鹤壁美食汤河桥合罗面,好吃名副其实,
2022/9/2 来源:不详“合罗面”?“饸络面”?傻傻分不清
合罗面,是鹤壁这边的写法。我觉得正确写法应为“饸(he)(le)面”,是平顶山一带的写法。因为大部分河南老乡应该都认可“平顶山饸络面”吧?饸络面是人平顶山的特色,这点我们不能学韩国人,不管啥都强行说是自己的。
网络配图平顶山郏县饸络面,这个牌子在河南有一定的知名度。饸络面一般以羊汤为底,面条圆实粗壮,劲道弹牙。香醇的汤底里再来点油辣子,吃起来那叫过瘾。但是“饸络”这俩字颇不好认,在平顶山当地就有不少人写错,在鹤壁,写成错别字的也比比皆是。甚至整到门头上,也是有“河罗面”、“河烙面”、“盒络面”、“盒罗面”……
哪有那么多讲究!反正是一种食物而已。你非让厨子出身的老板去搞语文题,不是难为他吗?前些日子在写文介绍一家面馆时候,还有网友非常认真地给我指出,那是“合罗面”,没错,人家门头上确实是那么写的……
一碗好面不易得当地招牌,排名第一名副其实的“汤河桥合罗面”
汤河桥合罗面,问问鹤壁人哪个不知道,哪个不服气?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今天我驱车十来里地,专门来尝一尝,我也服气。实惠!美味!卫生!总而言之一个字儿“好”!
作为一个吃货,跟鹤壁当地土著是聊过不少的。从交谈中,他们土著倒是习以为常,觉得鹤壁没啥好吃的。
我说:“煎灌肠不是挺好吃么?”他们通常都是微微一笑说:“那是安阳内黄嘞。”我再补充:“我看网上都说汤河桥合罗面不错。”这下鹤壁土著倒是两眼放光:“你还知道汤河桥了?那也就那个出名了,确实不错。”
汤河桥合罗面招牌河南人就是这样,说自己的家乡,这不好,那不好,但只能允许自己说,不许他人说。因为那一点点的缺点都放在心里,是因为对她无限的期望,希望她变好。但或有一些是真的非常好了,也就是低调的认可,“确实不错”。其实这个“确实不错”,往往都是非常不错了!鹤壁的汤河桥合罗面就是如此,非常不错。到底哪里不错?我们细细道来吧。
环境。我去的这家是在鹤壁老城区,在朝阳街。一条很有历史年代感的老街,路两旁的梧桐正茂,在夏季洒下一片阴凉。这样茂盛的树,没有几十年,是长不出来的。现在许多城市,喜欢建设新城市,从别的地方移栽。即使再移栽,终究移栽不出来这种年代感。汤河桥合罗面,就在这里面,是不是有种“曲径通幽”之感?
就在我标注的圈圈里这是大环境,这家店的小环境也是非常好。我去的时候正是饭点儿,十二点多,客人都坐到外面路摊子上了!店内也是满满堂堂。服务员忙忙碌碌,一桌人走罢,得赶紧收拾下一桌。生意好到人手不够……
生意真的太好了店里几个大吊扇慢悠悠地转着,扇下习习凉风,发出微弱的嗡嗡声,食客们吃面吃菜的饕餮声,男人女人,大人小孩说话声,说是“人声鼎沸”也不为过啊。但作为一个食客,却在这鼎沸人声中,非常安心和专注。因为爱一道美食,就会专心的吃,人一专注,心就会静下来。
合罗面。说到底,还是要看看面怎么样,老规矩,吃之前先拍张图:
汤河桥合罗面,无修图面一上来,我心里就默想“这样放肉,老板亏不亏?”货真价实的羊肉,这样放。网上的段子“兰州拉面一斤牛肉卖一年”在这里绝不成立啊。店里环境是柔和的黄灯光,打在这碗面上,我觉得心都颤抖:“这碗面,配上一小碗凉白开,这是艺术品吧。”
汤河桥合罗面在这样的食物面前,不要说话,不要其他,认真地大口吃它,才是对厨师、对这碗面的尊重。
搅拌搅拌,使每一根面条都浸润汤汁,大口开吃。
有清真羊肉的味道,微微的膻味;有韭菜的韭香味;有辣子的香味,却不辣仅是香;有细小的颗粒感,不知道是什么调味料。面不可能是手工的吧,这样的面条一般都是压面机压出来的,但面的比例各家饭店都不同。这王记汤河桥的比例,真是恰好适当!
看看汤汁吧,看者好吃不?丰富、满足。我实在不知道还有什么形容词可以形容吃完的感觉,模仿舌尖上的语句吧:“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滴入几滴油泼辣子,沉淀一整天的幸福。”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我终于发现了如何到一座城市能吃到她的味道,而少走弯路,那就是:打开手机各种与美食相关APP,搜寻里面的美食信息排名,排名靠前的,往往不错。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然里面也许有广告或者平台的“竞价排名”,这个就需要各位老饕,细细甄别了。
店内环境写在最后
鹤壁老城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老城,“煤”的记忆,在老城区随处可见。那个年代的感觉,沉淀到现在,有一种特别的宁静,让这座城市充满魅力。
老城区公园,这种大树哪里可“移栽”?不知道“汤河桥合罗面”是否从当初的峥嵘岁月就已经被鹤壁人所认可,口耳相传,名气远播。若真是如此,那这碗面,就更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