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平顶山市完成大面积新造林50
2022/9/2 来源:不详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平报融媒记者张亚丹
“去冬今春,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我市各地充分利用天好墒足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冬春科学造林,目前已完成大面积造林5.03万亩。”4月25日,市林业局局长王卫锋说。
去冬今春,市林业局将“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与造林绿化工作相结合,积极引导各地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迅速掀起了全市植树造林绿化热潮,着力增加绿色总量,提高森林质量,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我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鹰城”贡献林业力量。
近日,全市召开科学绿化现场观摩推进会,先后对郏县、宝丰县、汝州市、鲁山县、叶县、舞钢市等地的山区造林、廊道绿化、农田防护林、乡村绿化美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生态廊道建设等工程进行现场观摩评比。
据介绍,从实地观摩情况看,去冬以来各地以着力构建“一屏三山、一带五廊”生态发展格局为目标,积极实施山区生态林、农田防护林、廊道绿化、乡村绿化美化(森林城市创建)、优质林果、林木花卉种苗、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8项重点工程,以宜林荒山荒地荒滩、荒废和受损山体、退化林地、草地等为主开展绿化行动,营造山区生态屏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利用废弃闲置土地增加村庄绿地,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规范、因害设防建设农田防护林;持续完善提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生态廊道,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
特别是针对制止耕地“非农化”政策带来的绿化用地难题这一共性问题,郏县深入探索,通过“上山下乡”,充分挖掘弃置矿区、“沉睡”荒山、废旧宅院、渠边路肩等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和推广“区内修复、区外补偿”矿区修复模式、“3+1”公益林建设模式、农田林网“小网格、窄林带”模式等,有效解决了绿化用地难题,完成山区新造林亩、农田林网建设折合造林亩、镇绿化亩。
多年的造林绿化让容易植树的山地越来越少,剩下的荒山多为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的造林困难地。
去冬以来,位于汝州市焦村镇槐树村和米庙镇焦岭村的山区困难地科学绿化示范区内,一排排新造林在此落地生根。据介绍,该示范区是该市在总结近年来山区困难地造林成功经验基础上,辐射发展逐渐形成的,规划总规模1.05万亩,总投资万元。近年来,该示范区创新造林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坚持科学造林、完善管护措施,形成了严把“六关"(树种选择关、造林季节关、苗木质量关、整地栽植关、抗旱保苗关、后期管护关),提前解决“七个难题”(谁的山、谁承包、谁来造、谁来管、树归谁、补助归谁、钱从哪里来)等成功经验,通过实施科学绿化,实现了当年造林、当年见效、3三年成林、常绿多彩的绿化效果。
今年,我市各地积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村庄绿化,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鲁山县着力开展“七旁”植树,按照《鲁山县农村“绿起来”行动方案》,要求全县乡镇、村组,对沟、河、路、渠、塘、场、宅和村中公用空地开展植绿美化活动,把农村“七旁”植树绿化纳入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考核,参与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督导、观摩、考评、奖励,充分调动乡镇植树美化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乡村义务植树、森林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的集中推动下,村庄环境得以改善,绿化效果明显,目前该县“七旁”植树达63.5万余株。
编辑:葛生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