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县,原为古夹国,孔子曾来此采风,苏

2022/11/3 来源:不详

文/史间一壶酒

在河南平顶山市有一郏县,可能有的朋友对这个字并不熟悉,它读作jia。

为何叫这个名字呢?原来,在周康王时这里被称作“夹”邑,“夹”指郏县地势,背靠刘山,前面汝水,山水相持谓之“夹”。史料表明,夏商时期,郏县是一个小诸侯国,名“夹”,就是古夹国。

大致到了商未周初,文字演变,夹、邑合体为“郏”,公元前年,楚国王郏敖派公子子暇、太宰伯州犁修筑了郏城。秦王赢政十七年(前年),秦国灭掉韩国,设颖川郡,置郏县。自此,郏县这个称谓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郏县从秦置县迄今已有余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物产丰富。“一县、三地、四保、四乡”是郏县的特色元素和标签符号。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的创始人,周游列国,前往晋国时,曾在郏县黄道乡西黄村停车小驻,采风郏地回到鲁国,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并选用了歌咏郏地的《汝坟》诗一首。

后来,孔子后裔唐代时就迁到郏县,被称作“郏县派”。郏县文庙在规模、建制、保存完好程度等方面,除了山东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以外,超过了其他全国各地的文庙,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

郏县和大文豪苏轼大有关系。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年)七月苏轼卒于常州,次年葬此。苏辙卒于许昌,亦葬此。三苏墓位于郏县茨芭镇苏坟村东南隅,背依嵩岳余脉莲花山,面对汝水旷川,山青水秀,景色宜人。

郏县有全国保存较好的清代会馆——山陕会馆。位于西关大街,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年)。又名山陕庙,也有人称其为关帝庙。

这里有中原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红石古寨——临沣寨。临沣寨原名水田村,位于郏县堂街镇境内。因村在二水之间,故称水田村。因红石而得名的临沣寨,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中国传统村落,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

这里是全国知青文化的发祥地。年,郏县大李庄乡32名初中和小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合作化工作,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作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从而引发上山下乡运动。

八路军豫西抗日曹沟旧址,位于平顶山市郏县安良镇北部边缘凤翅山下曹沟村,是中原地区一个独具特色的规模性八路军豫西抗日旧址群。这里,野花林果遍地,多有窑洞石屋,环境幽僻,自然风光秀美,民风醇厚朴实。

张店村位于郏县、宝丰、襄城三县交界的李口乡,系“汉初三杰”之一张良故乡。明代张乐舜官拜九门提督,清代张朗为邢部主持、张崇等五品以上官员12人,明清受皇封者60多人。现存明清官宅民居建筑群,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与建筑艺术价值。

冢王村,是郏县到汝州之间最大的村庄。冢是指周天子姫瑜的坟墓,王代表着村里最大的姓氏。公元前年,东周第九代君王姫瑜出游郏县的途中病故,他死后被追谥周定王埋在郏县。

下宫村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境内最著名的是占地近百亩的卧龙宫和旁边的崇兴寺。卧龙宫为道教圣地,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周边的村民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进香祈福。崇兴寺整体为明代风格的建筑,寺内流传着诸多魅力的传说。

山头赵村,位于郏县茨芭镇,是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村中现存3处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宅,还有14棵年以上树龄的古树。村内有一条米长的老街,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老君庙、关帝庙、奶奶庙、古戏台等也都保存完好。

这里历史上著名的唐钧基地。据史料记载,唐代时期郏县周边瓷窑众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专家在郏县北部及相邻区域发现了大量唐钧成品和残片,由此揭开宋代钧瓷的来源,并勾勒出唐、宋两代钧瓷的传承关系。郏县也成为全国首个“唐钧基地”。

这里是“山儿西”烟基地。当地烟叶以叶片肥厚、色泽金黄、油分适中、气味香醇驰名中外,是我国浓香型烤烟的代表,常年种植面积8万亩以上。

参考资料:《郏县志》等。喜欢文章,请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3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