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户人家的绣楼里究竟是啥样郏县临沣寨
2023/3/16 来源:不详在河南郏县城南的一片洼地里有一座红石寨,又名临沣寨、朱洼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
临沣寨东门01精心设计的朱家大院
朱家大院大门这座古寨是清代咸丰末年生活在此地的朱氏三兄弟所建,老大朱紫贵,老二朱振楠,老三朱紫峰。朱氏三兄弟经商有方,头脑灵活。老三朱紫峰不失时机地捐助了国家整修黄河的水利工程,最终朱紫峰做了河南盐运司知事。
自此三兄弟开始做起了盐业生意。他们利用寨子周围便利的水系,从扬州运来大批食盐囤积于此,再加价15倍卖到各地。弟兄三人的财富积累迅速,据传年末三人分账时是用箩筐盛元宝的。
用大叶紫檀做檩、椽的接官厅有钱了,那就怕别人惦记了。建一座坚固的堡垒是弟兄三人的共识,而在寨子里建造一座豪华而安全的住宅也就理所当然了。
朱氏兄弟的住宅基本上连在一起,人们都称之为朱家大院,又称为“朱镇府”,朱家大院在此地可以说是远近闻名,不但设计精巧,而且建造工整,至今许多房屋历经百余年纹丝未动。
据说朱家大院地选址非常考究,朱紫峰的大门门口向南正对南部的龙山,向东正对紫云山紫云寺,寓意着紫气东来。“紫气东来”与“峰回路转”,这其中又恰好包含朱紫峰的名字。
房屋间的防御通道进入朱家大院,一经了解,令人触目惊心。一条狭窄的胡同里,有十三处埋伏和机关,处处藏兵,步步杀人。每一堵院墙都是十七层红石墙基,以防贼人挖地而入。每一扇大门背后,都有两道粗大的穿杠做保障。每一扇窗户的窗棂,都有厚铁条加固。
02神秘的绣楼
如果说浏览了朱家大院奢华的接官厅,你会惊叹清代达官贵族的奢靡生活。那么如果你进入朱家内宅,一般人心里都会产生一种难言的涩涩的滋味。
朱家大院内宅这是朱家大院的一处内宅,主要是供朱家的夫人们和小姐们居住。此院单独设院,门却有两道,一道是正门,一道是二门,上图是从绣楼上往下看到的二门。
二门在平时,二门是不会开的,平常从大门进出,都是从二门两侧通过。只有在府里有婚嫁等大事的时候才开此门。对于封建社会的夫人小姐们而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基本要求。
朱家内宅正房夫人住在地势最好的堂屋,正房夫人的女儿就住在堂屋的二楼阁楼之上,可称之为绣楼。右手边的东屋的地势比西屋稍高,窗台石的厚度也是介于堂屋和西屋之间,这是二夫人的住处,上边也有阁楼。
偏房的窗户铁条窗棂与木条间隔分布西屋的地势最低,但仍然是建造精良、坚固。从门窗的红石工整度上就可以看出,当初建造这些房屋的工匠做事之严谨。仔细观察每个窗户的窗棂,你会发现窗棂都是木条和铁条间隔分布,显然是为了加固窗户而设计。
正房一楼客厅进入正房,迎面是会客厅,左侧隔断后即为正房夫人安寝之处。右手边的小门里有楼梯通向二楼小姐的闺房。
通向二楼小姐闺阁的小门从二楼楼梯上向下看从楼梯上到二楼闺房,发现这楼梯太窄,木制扶手很低,不弯腰摸不到,黑灯瞎火的,不熟悉上来真不容易。
据说,每当夜晚到来,这个门是要被父母从外边锁起来的。
二楼的楼梯口站在二楼木地板上,看着这个楼梯口,感觉这就是个小监狱。
绣楼里的会客厅二楼总体分会客厅和卧房两部分。从楼梯上来就是会客厅,会客厅里倒也布置得很整齐。木制桌凳、书柜一应俱全,只是室内光线稍暗淡些。
小姐闺房小姐闺房里有一张带顶子的木制床,粉红色窗幔遮盖,更显闺阁神秘。床头有一小窗透光。
洗漱用具闺房南墙边有洗漱用具,因光线暗,图片难以用手机拍摄清晰。
闺房会客厅窗户从二楼闺房会客厅窗户可以直接看到院子里的全貌。在封建社会里,小姐们的最大视野也就这么大了。
除了出嫁,小姐们是不能下楼出院门的。平时的吃喝拉撒,全部在楼上。需要什么东西,自有丫环仆人送来。
会客厅东墙的小窗据说,当年朱家三兄弟之中老大朱紫贵的女儿就曾住在此处。这个小姐秀外慧中,模样可人,可惜思想稍微开放些,不知何故与楼下仆人有了私情,曾从窗子里往外放绳子传递定情之物。后被父母发现,小姐竟然羞愤自尽。此后其父朱紫贵也是抑郁而亡。自此朱家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从绣楼可以看到整个院子的屋顶在封建社会,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一旦大家闺秀读书明理了,自然也就不甘囚禁在这封闭的绣楼之上。其有所追求在今天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谁叫你出生在那个时代呢?
欲更多了解临沣寨,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