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让所有郏县人陷入了沉思

2022/6/4 来源:不详

作为“千年古县”的郏县。她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富而深厚,许多历史事件如孔子过郏、魏武帝曹操驻军摩坡、魏晋名士王戎逝郏、唐歧阳公主逝郏、柿园战役等都发生于此。境内有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有唐宋八大家的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辙的墓地及父苏洵衣冠冢,史称“三苏坟”,今称三苏园。

据记载,公元年,苏轼病逝于常州,遵照他的遗嘱,其弟苏辙、幼子苏过于年将其葬于郏县。公元年,苏辙在许昌去世,其子依嘱将他葬在苏轼身边。元代,郏县县尹杨允在苏轼、苏辙两座坟墓之间为苏洵建造了衣冠冢,因此称为“三苏坟”。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他好交友,好美食,好品茗,亦雅好游山林,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那么作为郏县人,你对苏轼的故事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进三苏园,一起聆听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领悟如何做人、做事,一起缅怀他传奇的一生。

01

学习他的旷达乐观

◎出人头地

苏轼在京城会考时,主审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的时候被苏轼华丽绝赞的文风所倾倒。

为防徇私,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二。一直到发榜的时候,欧阳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苏轼。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是苏轼却一点计较的意思都没有。

苏轼的大方气度和出众才华让欧阳修赞叹不已,“这样的青年才俊,真是该让他出榜于人头地啊(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这儿来的)!”并正式收苏轼为弟子。

◎无肉与无竹

宋徽宗年间,因“乌台诗案”苏轼被判入狱,后又被释放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生活困窘,但他的好上司闾丘孝心地善良,为人忠厚,又景仰苏轼的为人和才华,就把他视为知己朋友。

黄州城外有一片地,草木丰茂,遍布奇花异草,山下不远处就是滚滚的长江水,这个地方被称为东坡。闾丘孝同情苏轼的生活境况,就通融官府让苏轼到东坡种菜,补充生活。苏轼对此自是情绪开朗,也变得更加浪漫。高兴之中,苏轼在房前种了一大片竹子,看着自己的竹子雨后春笋,节节生长,自是怡然自得。但是生性刁蛮的苏小妹见状却闷闷不乐,埋怨哥哥浪费地亩,只知道玩乐,不懂生活之艰辛。

在她看来,就应多种一些值钱的草药蔬菜,卖了钱,把生活过好,多买些鱼肉吃。于是苏轼就给妹妹写了对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规劝妹妹。在苏轼眼里,人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得活得艺术一些,作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从不一样方面解读了人生,要勇敢顽强,一片芳心,活出气节,清心寡欲尤其竹子的气节令苏轼景仰。

苏轼嗜好画竹,他对竹子的一枝一叶都有深深的感悟,都能够悟到一些人生的真谛。

02

学习他的严谨作风

◎苏轼灭蝗

苏东坡赴密州任上遇到蝗灾,当地官吏漠然置之,认为未构成大的灾害。

有人甚至说“蝗虫飞来,能为民除草”,苏东坡并没有轻易听他们的,实地调查发现蝗灾很严重。于是,他吸取各地百姓灭蝗经验,身体力行地带领密州百姓消灭蝗虫,使蝗灾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事当前,必须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观察一个人、一件事也是这样,不能光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什么。不然,就会以偏概全,甚至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实地求证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年),苏轼因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43岁的苏轼得以有闲经常与长子苏迈一起读书作文,说古论今。一天,父子俩谈到了鄱阳湖畔石钟山的名称由来。苏迈从古书中找出许多说法证实。

对这些说法,苏轼都觉得是牵强附会,实不可信。苏迈想找其它书籍,苏轼阻止了他:“不用找了。大凡研究学问、考证事物,切不可人云亦云,或者光凭道听途说就妄下结论。看来,石钟山这个问题,还必须实地考察求实才能解决!”

“石钟名称由来”这一问题一悬就是5年,直到元丰七年,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江西省鄱阳湖东)担任县尉,苏轼送他到湖口,顺便一起考察石钟山。月光明亮的晚上,父子俩乘舟来到绝壁下,沿着山脚寻找。只听见一阵阵清畅高扬的声音,“如钟鼓不绝”,原来,这里的山脚下遍布石窍,它们不停地受到波涛撞击,所以才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父子俩此刻终于恍然大悟:这才是“石钟”名称的由来啊!

苏轼抓住求证石钟山这件事,谆谆告诫儿子:“石钟”名称由来,此事本不难明白,只须实地考察就行了。由于一般人不肯去下这功夫,宁愿到书本里去寻找答案,而浅薄的人又往往附会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来解释,最终以讹传讹,使本不难明白的事千百年来不得明白。你应当切切记住,“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是不可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03

学习他的知错能改

◎错改菊花诗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章写得好,诗词也作得好。但知识再丰富的人也不可能会知晓天下事,因此他有时候也不免要出点差错。

有一天,苏东坡拜见当朝宰相王安石,相府仆人把他领进王安石的书房,说是宰相大人外出办事,请苏学士用茶稍候。等了一会,主人还不回来,苏东坡便信步走到书桌旁,见桌上摊着一首咏菊诗。这首诗没有写完,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了,心里不由暗暗好笑起来:“西风”明明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而菊花从来就敢于顶风傲霜,最能耐寒耐冻,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大错特错了?想到那里,苏东坡诗兴大发,不能克制,就提笔蘸墨,信手续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苏东坡搁下毛笔,又待了一会,见主人还不回来,便起身告辞了。再说王安石回家后,到书房见了苏东坡的那两句话,只是摇了摇头,并不与苏东坡计较。

之后苏东坡降到黄州去当团练副使,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九重阳天气,连连刮了几日大风。一天,风停歇后,苏东坡邀请了几个好友到郊外赏菊。只见菊园中落英缤纷,满地铺金,一派西风萧瑟的景象。这时,苏东坡猛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情来,不禁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他恍然悔悟到自己过去闹了笑话,连忙提笔给王安石写信认错。

◎学无止境

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苏家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苏轼渐渐骄傲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能够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在这种自满的情绪的支配下,他得意洋洋地在自己书房挂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一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他对小苏轼说:“我问了好多文人,但他们都不认识这本书上的字。听说你博学多识,因此我走了好多路专门来请教你,期望能得到你的帮忙。”苏轼一听很自信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字吗?我肯定行!”但他翻开书一看就呆了。这本书不但没看过,就连名字都没听过,而且书中有很多字他根本就不认识。这一刻,他对着老人满含期望的眼睛,惭愧地摇了摇头。

透过这件事,苏轼觉醒了,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那么骄傲实在不应该。于是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对联。但就在动手的一瞬间,他忽然停住了,只见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墨,在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两字,然后满意地摊开书本又发愤用功起来。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得很清楚。于是她来到书房,只见对联变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04

学习他的清廉为民

◎丹心为民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

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

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

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为民引水不留名

苏轼在岭南为官时,所到之处吏民争相询问,父老相偕出迎。

他在任期间,慷慨捐款修建新桥,大大方便了惠州民众的出行。博罗大火,全城尽毁,苏轼建立临时居所,不让官府以重建衙门为借口强征民力财力。秋末米价下跌,苏轼请官府要农民折以现金纳税,是为了让农民交税时粮钱两便或按粮价收税,既征收了赋税,又缓解了农民的困难。

适时广州因饮用水发生瘟疫,苏轼给广州太守王敏中写信,建议在此修建引水工程,并推荐贤士,为王太守出谋划策。在苏轼的积极倡议和王太守的大力支持下,引水工程顺利建成,解决了广州全城百姓的饮水问题。

苏轼修建引水工程一事,为百姓带来福音。然而他却反复交代此事千万不要归功于他。一方面是因为彼时他遭受贬谪,如果此事公开,可能会使引水工程的修建遭到阻碍;另一方面,这也与他谦虚的美德有关。他一向默默付出,不愿宣扬自己。由此可见,苏轼为官鞠躬尽瘁,一心为民方是他的为政之道。

读完以上文字,相信大家和小编的心情一样,感悟良多,受益匪浅。

一代大家苏东坡,不光诗词雄奇飘逸,为人更是豪迈豁达,博学乐天,善勇谦卑,这些特质,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的!也让我们对三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浓厚的兴趣。

春暖花开,风轻日朗,不妨让我们一起携手三苏园,沿着历史足迹,吟诗作赋,聆听郏县故事,感受三苏文化的魅力!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郏县的九位“姑娘”,邀你遍赏春暖花开

文广局下沉一线nbsp;重拳出击,四措并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郏县各大景区、景点一起为家乡助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