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黄道窑开辟钧窑工艺先河

2025/3/26 来源:不详

今年5月,环球中原地标产品评委会授予黄道窑唐钧为“环球中原地标产品”称号。仲夏时节,慕名走进郏县,寻访称为“钧窑之源,钧瓷之根”的黄道窑。黄道瓷窑遗址位于郏县西北10公里处黄道镇黄道村。黄道村有3处唐窑址,分布在马蹄河两岸,相距2.5千米左右,它是唐代郏县周围的一处陶瓷集中产区,早在唐代中叶,就盛产瓷器,在黄道瓷窑遗址的文化堆积层中遗留了大量的垫饼、支钉等窑具和各种瓷器残片。夏天的马蹄河,河道内绿树成荫,凉风习习。在马蹄河西岸,黄道瓷窑保护区周围用铁丝网进行了隔离,黄道瓷窑遗址墙加装了玻璃幕墙,遗址得到了精心保护。阳光透过树叶缝隙的光束,在黄道瓷窑遗址上投下斑斑驳驳的影子,遗址墙显得古老而沧桑,让人顿觉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站在木制观景栈道上,透过玻璃,可以看到瓷窑遗址墙内分布着许多黑的、黄的、白色的陶瓷碎片,当地人叫这种釉色为唐黑、唐黄、唐白。一瓷一片皆是岁月的印记,瓷片仿佛凝聚着古代工匠们的智慧,也沉淀着沉寂已久的往事。据郏县文物管理所原所长王广耀介绍,黄道瓷窑遗址面积约2.1万平方米,距地表1米左右,瓷窑遗址文化层1到7米不等,文化层平均深度2.4米,遗址保护区的这些瓷器碎片是唐代的珍贵遗存。20世纪50年代,郏县黄道唐钧窑遗址发现大量古瓷器残片、窑具等实物。年和年,中国古陶瓷专家专家在瓷窑遗址文化层调查考古时,发现有碗、碟、盆、缸、罐等瓷器,釉色有白、黑、工,黄、表、青、月白、天蓝、紫红等,瓷器施釉较厚、造型别致,精美绝伦,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身,说明制瓷烧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工艺水平。从遗址可以实证,黄道窑出唐钧。当时郏县烧制的瓷器为什么叫钧瓷,缘于郏县有个“钧天台”的美丽传说。“钧天台”在地方史志典籍中都有明确的记载。明正德《汝州志》卷之二《古迹》记载,“钧天台:(郏县)下黄道保,世传是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驻跸于此、大奏钧天广乐,故名。”唐代时期,郏县周边陶瓷业发展迅速,瓷窑厂家众多,质量高,具有独特风格的黑底彩斑、白底蓝斑、黄底红斑等自然窑变瓷器在此出现,人们便以瓷器产自钧天台附近而名,谓之钧瓷。又因烧制时间始于唐,后人便称唐代钧瓷为唐钧。上世纪八十年代,黄道窑瓷窑遗址吸引了中外众多陶瓷专家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89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