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群众少花钱少跑腿少生病郏县紧密
2022/9/28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m-mip.39.net/news/ylzx/bjzkhbzy/index.html
大河网记者蔡长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近年来,地处河南省中部偏西的郏县,创新提出了建立健康共同体的改革思路,围绕人民健康、紧扣四个维度,以医保打包付费与数字化建设为支撑,在强化“医”的基础上,在“防”上下功夫,在“健”上做文章,全力打造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构建预防、治疗、康复、养老等一体化、连续性的优质高效服务体系,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初步取得“两升一降”改革成效。
由此,该县先后荣获“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先进单位”“国家级健康促进县”等荣誉称号,“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先后被国务院医改办、国务院扶贫办以简报形式刊发推介,年5月份受到国务院通报激励。
医疗资源下沉: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
“阳春日春色美天气晴朗,百花开鸟声喧绿草如茵……”5月14日早上9点刚过,68岁的邵秀玲哼着小曲,脚步轻快地走出了郏县堂街镇卫生院,丝毫看不出是刚被修过牙的病人。“太方便了,现在看一次牙个把小时就能全部搞定。”邵秀玲高兴地说。
可是,在年5月份以前,邵秀玲每一次看牙都要舟车劳顿折腾近一天的时间。“俺家住在堂街镇李世和庄东村,医院看牙,都要起个大早,转两路公交车才能到,不仅费时还多花钱。”
“自堂街镇卫生院的口腔科建成后,我再也不用去县城去看牙了,骑上电动车十分钟就能到卫生院,你说方便不方便?”邵秀玲说。
而邵秀玲能够在乡镇医院的诊疗水平,都得益于郏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有力举措。该县为了让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强起来,由4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共建科室37个,填补乡镇卫生院耳鼻喉、口腔、眼科等科室的空白。引导县级优秀医师下沉,常驻乡镇卫生院坐诊带教。
秦可贞是郏县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医生,年5月份到堂街卫生院至今已经诊治患者余例。“每周四我都会在卫生院工作一天的时间,这样既能为患者解疑答惑,还能省去他们去县城这个环节。”
同时,郏县建设县域医疗中心,创成国家级胸痛、卒中等四大救治中心,与国家和省市(平顶山市)医院建立32个专科联盟,建成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等11个省、市重点专科,县级院区全部评医院,医院诊治大病的能力,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信息化建设: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张主任,您好,可以听到我说话吗?”“可以,陈主任,画面和声音都很稳定,可以进行会诊。”
5月14日下午,在郏县妇幼保健院远程门诊会诊中心内,经过工作人员简单调试后,该院主任医师陈俊娜通过5G诊疗系统,与余公里外的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张彦武取得了联系。
“术后恢复得不错,要注意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禁食海鲜和辛辣类食物。”通过对患者的病例、复查报告以及术后情况问询后,张彦武主任给出了建议和意见。
20天前,家住郏县渣园乡的李女士在郏县妇幼保健院实施了手术,术后的她一直心存疑虑,经过张彦武主任远程会诊后,压在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下来。“现在看病真方便,医院医院的专家瞧病。”
“我们不但与省妇幼保健院实现了云上产科带教指导对接,还与郑大一附院、医院、医院医院建立了疑难疾病诊治联盟。”郏县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王江定介绍,该县投入万元,建设健共体信息化数字化工程,不但向上贯通医院、29万多名医生,还对下连接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的。
王江定告诉大河网记者,为解决群众就医“三长一短”的难点问题,破解“一院一卡、重复发卡、多卡并存、互不通用”的就医堵点,该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三个第一”,即第一批使用具有国家标准居民健康卡,第一家使用电子健康卡、第一家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完成全部就医流程的医疗机构,由院内“一卡通”逐步替换为“一码通”和“一脸通”。
组建医疗健康集团,打造紧密型县域医疗健康共同体
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建设健共体信息化数字化工程,只是郏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举措的一部分。
郏县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县医疗健康集团党委书记张利恒告诉大河网记者,该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家,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医院5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家,在职职工人,开放床位张。那么,如何让这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张利恒介绍,医院为龙头,联合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组建郏县医疗健康集团,将妇幼保健、疾病预防、中医药发展和健康促进融入集团,坚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并重,优化全县医疗资源配置。
医疗集团内设“四部一办十中心”,建立集团化管理、一体化运行、连续化服务的运行模式。明确医管委、卫健委和集团三方权责清单,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我们的医疗集团由县委书记任主任,县医院管理委员会,统筹建设规划、投入保障、项目实施等重大事项,建立统一高效办医体制。”张利恒说。
与此同时,该县探索形成了健共体“”建设模式。特别是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设置家庭医生工作室14个、健康驿站个,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形成了“未病早预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会诊、慢病有管理、转诊帮对接”的服务体系。
“医院综合改革和医共体建设,医院运行效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参保人员年住院率、县外转诊人数和县外医保基金支出比例不断下降,呈现了‘三升三降’的改革成效,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郏县县委书记丁国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