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兴产业抓治理绘就美好新村画卷映象网

2023/9/23 来源:不详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m.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为了“一渠清水永续北上”,自年开始,河南共搬迁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16.54万人,干线征迁安置5.5万人。我省通过主导产业培育、创新社会治理等举措,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曾显锋是淅川县柴沟移民新村村民,八年前他从丹江口库区搬迁到了这里,为了帮助曾显锋发展养殖业,当地移民部门积极协调移民资金五十万元建设了八个养殖大棚,以集体资产形式租赁给他,如今,曾显锋的养殖场年均出栏南阳黄牛多头。

淅川县香花镇柴沟村春晖养殖合作社养殖户曾显锋

一年租金就是一万多块钱,现在的收入每年就是一二十万块钱。

移民局与群众上下联动,想办法、找路子,千方百计谋发展,一些在外打拼的移民也纷纷回乡创业。

淅川县浩强饰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曹扬旭

厂房都是提供给咱,包括技能培训,都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我的员工都顺利上岗了,现在一个月不出门就可以挣左右。

在淅川县邹庄移民新村,村集体还利用移民政策优势,积极引进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建设机井、整修道路、沟渠,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为农业丰产提供了保障。

淅川县九重镇邹庄村村委会副主任邹玉新

我们村投资了移民产业发展资金0多万元,咱们的基础设施好了提供了好的平台,后来引进了河南丹江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来我村发展高效农业。

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本的投入,邹庄村把移民村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建成生态农业园,成为引领群众致富、集体增收的新“引擎”。截至目前,淅川县已累计争取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结余资金、产业发展资金和生产发展奖补资金4.9亿元,扶植生产发展基础设施项目个。

淅川县移民局副局长徐国亮

(项目)实现了库区移民乡镇的53个南水北调移民村全覆盖,以及老移民村的70%以上的覆盖,受益移民四万余人,移民收入与搬迁前相比,总体增长两倍。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各地积极探索移民新村治理模式,让移民群众住得安心、充满信心。在平顶山郏县马湾新村,移民部门在全村大力推行了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和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主体的“三会一管”社会管理模式。得益于这一模式,户户通天然气工程进展顺利。

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党支部书记刘洪中

我们通过从天然气公司争取到了村通天然气的机会。因为涉及到的资金量大,所以我们争取民意,从村集体的收入中又拿出来(资金),总共投入了多万元。

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村民刘国华

俺们村里有啥事都是开会商量着来的,钱怎么花,花在什么地方,这个我们心里都很透明,都很明白。

马湾新村还实施党员积分制管理,有效激发了移民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热情。

郏县白庙乡马湾新村党员马东建

党员都是相互你争我我争你的往前赶分数。多干点工作,公益事情的活儿,相互之间都有一种鞭策。

目前,全省南水北调移民村坚持创新社会治理,构建了村党支部领导、“两委”主导、“三会”协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法制保障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同时,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特色产业发展初见规模,特色种植业总面积达到58.60万亩,规模养殖场座。工业及加工业年产值.61亿元。移民工作正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构建了“产业兴、生态优、乡风美、治理好、生活富”的美好新村画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60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