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临沣寨中原第一红石古寨,细说其建筑

2023/7/26 来源:不详

临沣寨平面呈椭圆形,占地7万公顷。现有户人家,口人,其中朱姓人口占80%。是中原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座红石古寨,属于河南典型的封建寨堡式村寨。临沣寨在选址布局、街巷空间、建筑细部上都经过十分考究的设计与建造。寨内明清建筑余栋、多间,保存完整的四合院11处,包含寨墙、寨门、寨河、寨桥、寺庙、祠堂、古井、古树等等。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类型齐全,从明末一直延续至今,在时代上没有缺环,且集中出现在一个村庄中,经过二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仍坚固如初,这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具有较高的建筑史学及文物价值,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

临沣寨是以聚居为主要形态的古村落,在选址与所处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有着浓郁的选址与布局特色。古村落重点考虑6点因素,分别为水源条件、山形地势、植被分布、风水堪舆、耕地、排水防洪。

水源分布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万物生长所必须的物质。对于物质资源匮乏的的古村落来说,从生活、生产到交通运输等活动都离不开水。通过临沣寨的选址我们可以看出,古村落周边必有水源,村中多有井,这些水源为村民生活生产提供用水。以河流为水源的村落,河流多围绕村落流淌,这样方便取水。

山形地势

中原地区黄河流域多平原,临沣寨无山可依,坐落在一处洼地的高埂上,是一个洼地型古老村寨,犹如卧龙盘踞蛰伏在凹地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低洼的地势上,高埂无疑是古村落的最佳基址。

植被状况

古村落周围植被分布丰富且密集,说明此处土壤肥沃,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这也成为古人选址与布局所参照的一个重要因素。临沣寨繁盛多样的树木种植不仅能够调节气候环境,还方便人民取材。

风水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中,水被看作是“财源”的象征,也是平原地区的龙脉。俗云“平洋莫问龙,水绕是真踪”,古人认为水的形态、流向、速度直接影响人的命运,“水流动则气脉分飞,水环流则气脉凝聚。大河类干龙之形,小河乃支龙之体。风水理论的核心理念就是理气,即寻找生气。它对于村落整体形态和一些重要元素(如寺庙、风水树、水井等)的位置都有很大影响。村落有水相环绕,只要水绕归流一处,即是该村的龙脉所在,也是气所聚之源。临沣寨三面临河,三水交汇于此,地势低洼,但寨子处于一片洼地的高岗上,古人视聚水如聚财。

耕地

对于半封闭社会的古村落来说,农业生产是村落经济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农业生产,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古人选择自然环境的重要标准。为方便灌溉和劳作,耕地靠近水源,靠近居民区。耕地一般不占用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地方,而是一些土壤肥力较高,生态性较好的地方。人工的村落向自然的环境过渡时,耕地便成为柔软的过渡带。

排水防洪

临沣寨位于洼地的高埂上,并且寨内地面被人为抬高,宅院室内外高差较大,筑台将建筑与街道抬升45公分,所以临街大门与地面都有四至六级台阶的高差。每户宅院基地内部道路形成斜坡,从第一进到最后一进逐渐抬升。宅院内每户房间的室内地面再垫高二至四级台阶。这样做的目的不仅起到防洪的作用,还能够使建筑更好适应地形。

防御系统

临沣寨的防御系统设计精密,任何一处结构设计都力求安稳,连进出临沣寨的几条小路的角度都有设计。西门对着一条沿弯曲的寨墙而形成的路,寨子的东门不朝正东,却偏向东南,主干道与城门之间并不垂直,而是形成夹角,人站在城门外面只能看到高低错落的宅院或是茂密的植被,并不能窥视到城门内的任何一条街道,村里人自己戏称为“歪门邪道”。

为了进一步加强村寨的防御功能,临沣寨三个城门的形制一模一样,门开口的方面也并不是正南正北,这样的设计使外来人进入寨内如同进入迷宫一般晕头转向。在过去,临沣寨每座城门的正上方都曾是炮楼,每座炮楼都会安置24门机关炮。敌人一旦攻破了寨墙,一进寨门就是一个封闭的瓮城。从东城门进来,是临沣寨最宽敞的南大街,在寨内只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是直道,其他全部是丁字形的死胡同。万一敌人打破城门,立刻会陷入巷战。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