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郏县32名青年回乡务农,谁知竟

2022/10/13 来源:不详

在河南郏县,有一个乡叫做“广阔天地乡”。这个特殊的名字使之成为祖国版图上字节最多、最富有思想内涵的地名。很少有人知道,在这里66年前发生的事情,曾引发了那场震撼二十世纪、长达二十七年、涉及万青年、牵动十亿人心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郏县广阔天地乡,一度被誉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

周末闲暇,专门驱车赶往郏县广阔天地乡,去膜拜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

01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

在广阔天地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纪念馆”是游客必到之地。

进了纪念馆,详实的文字和图片,一下子让我穿越到60多年前。

—年,郏县大李庄乡把32名回乡中小学毕业生安排到各农业合作社担任会计和记工员,在全国开了青年知识分子参加农村工作的先例。这件事也被写到了一篇名为《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的文章里。

毛主席阅读了《在一个乡里进行合作化规划的经验》文章后非常高兴,写下了“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批示,从而掀起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

年7月15日,郏县大李庄乡正式更名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同年9月,郑州首批71名知青落户该公社。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使轰轰烈烈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达到了新高潮。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成为一个时代的口号,也使这里成为了引发那场举世罕见、长达二十七年、涉及万青年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发源地,原本默默无闻的一个乡村,骤然火红全国,名扬世界。

下乡知青把新思想、新文化带到了农村,成为改变农村面貌,加快农村文明化、城镇化进程的一种动力,知识青年也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熔铸了一代成熟、坚定、执着而富有责任感的青年知识分子。

曾有国际权威人士说过:“如果“大寨”两字值二个亿的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一个字能值万”。

02知青上山下乡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知青上山下乡并不是人为强制而行的,它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历史因素相联系的。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当时国家还不可能马上就完全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家在城市的中小学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就业困难问题,而农业生产显然对于中小学毕业生的容纳量却是巨大的,在全国农村合作化中只会计工作一项,就需要几百万人。

因此毛泽东在年9月《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一个按语中发出号召:“组织中学生和小学毕业生参加合作化的工作,值得特别注意。一切可以到农村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到了60年代,当时单一的经济体制开始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劳动就业的出路越来越窄。再加上长期忽视计划生育,使我国人口暴增,城市就业开始困难。同时,60年代我国又连续出现灾荒年,我国经济进入了空前的困难时期,再加上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的援建项目陆续下马,必然决定要大量裁减职工。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内忧外患,党中央针对具体国情,为了解决我国人口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了缓解城市就业的压力,把知青上山下乡作为一项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长期工作确定下来。

所以,知青上山下乡是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必然后果,是由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的。

03知青文化遍地开花

行走在“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到处都能感受到亲切浓厚的知青文化氛围。以知青命名的各类纪念设施随处可见。

不但有以知青命名的店铺,更有以知青命名的小区。

在乡政府大门口,还有当年毛主席批示的真迹碑。

往前走,不远处十字路口,高高伫立着毛主席的巨型塑像。伟大领袖正在高瞻远瞩,眺望未来。那轻轻的挥手之间,一个时代就此别过。

如今的知青园景区,占地近6平方公里,成为老知青抚今追昔的场所,也成为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劳动美德教育的基地。目前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了解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历史的一个窗口,也成为郏县红色旅游的胜地。

在参观期间,无意中听到一位老人说,当年的知青,第一批现在也都80多岁了,最后一批也有60多岁了。

时光如梭,我辈当珍重,抓住当下,活好自己啊!

张骞在此封侯,陈胜在此出生,方城的惊人之处不止如此

偏僻乡村,竟存两千年古柏,专家推断:屈原故里在鲁山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