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传说,郏县人你知道多少

2022/7/14 来源:不详

北京比较好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711.html

二月二,龙抬头。

大仓满,小仓流。

惊蛰后,闻雷声,

小青蛙,睡梦醒。

烙棋子,炒糖豆。

小朋友,剃龙头。

农历二月初二,我国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由来你又知道多少哪?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和由来: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从前,黄河边有一座龙斧山,山上有座龙王庙。山下住着小伙子强娃,他又勤劳又勇敢。强娃娶了采药姑娘莹花。莹花姑娘又美丽又善良。两个人在一起十分幸福。

可是,这一带已经连续三年大旱。穷人的日子不好过,他们纷纷拜神求雨,祈求老天爷开眼。强娃觉得光祈求老天爷没用,他想去挖黑龙潭,挖出水来,大家就有救了。

黑龙潭在不远的山口上,年景好的时候,总是满满一潭清水,现在呢,早干得见底了。强娃和莹花挖啊,挖啊,足足忙了一个月,也没挖出一滴水。

二月初一这天,强娃像平时一样,卖力地挖着潭底的干泥巴。突然,一镢头下去金光四射!就在这时,天上飞下个石头蛋蛋,在强娃和莹花脚边滚来滚去。哟,石头蛋蛋呼啦一下子变成了一只白鸽!莹花刚要捉它,它就扑棱棱飞了起来。强娃赶紧用手一挡,白鸽一下子跌在地上,变成了一个笑嘻嘻的老公公。老公公对强娃和莹花说:“好孩子,感动天,希望还在龙斧山。龙斧山,劈山斧,一斧顶你一万五......”说完,老公公化作一缕青烟,不见了。

强娃和莹花按照老公公的指点,翻过三道山,越过两道岭,来到龙王庙。啊,眼前的铁架上放着一把很大很大的斧头,看上去足有千金重。强娃想:这就是老公公说的“劈山斧”吧?他拿过斧头,扛在肩上。奇怪!真轻!

强娃和莹花连夜赶回黑龙潭。天刚蒙蒙亮,强娃就抡起劈山斧,对准潭底的硬盖,猛劈下去......“轰隆隆......”大地开始抖动,高山也摇晃起来,一股清泉“咕嘟嘟“从黑龙潭里冒出来了!泉水“哗哗”地流淌着,一片轻纱似的薄雾笼罩了黑龙潭。

接着,只听见一声雷响,一条青龙从潭水里抬起头来。青龙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呼啦”一声,腾空飞起。这时候,天上乌云翻腾,雷声滚滚,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直落下来,干旱的土地和枯萎的树木,终于喝足了雨水。

雨停了,大家都跑来感谢强娃和莹花。这一天正好是二月初二。听,孩子们拍手唱着:“二月二,龙抬头,人不害病地丰收。”

从此,人们就说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郏县友友,你还知道那些二月二的传说,欢迎文后留言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