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葬骨地,郏县访古

2022/6/3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宦海浮沉,漂泊一生。

“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你可曾知道,这是千古文豪东坡先生的遗言。

上图:三苏坟苏轼雕像(国六)

一门父子三词客,三苏名满天下,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这古老的小县因为苏轼而被后人铭记,“苏坟夜雨”更是郏县古八景之一。

上图:苏园听雨(国六)

一座承载着荣耀的状元桥在郏县老城城中心,历史记忆中千百年的读书声里,有过太多文人对东坡先生的缅怀吧?如今文庙是寂静的,这寂静也好,一任水中的鱼儿自在的说几句悄悄话。

上图:郏县文庙(国六)

在沸腾的血液里,在不停映入眼帘的古韵中,郏县老城有着小城生活的清闲安稳,老少生活在一起的院落,清徐的风,以低调的生活气低诉着老城千百年的沧桑与寂静,老巷深宅中,有着历史深处穿云拨雾寻觅那倾世醉迷的古香。

访古的脚步从三苏坟开始,你可曾记得“二十七,始发奋”的苏洵?不记得的话,至少也该听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寓意。至于苏辙,很多人恐怕更不熟悉了,他是北宋文坛推动者张方平宰相眼中的谨重,他的诗很有自己的主张,敢公开批评李白的诗华而不实的人,也只有他。

而于苏轼,太多人熟知苏轼是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中开始体会的,于是懂得了“淡妆浓抹总相宜”背后的山明水净,有了一定阅历后,开始领悟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情深至此。

苏轼的一生是漂泊的,北宋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期,他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复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才获大赦,如此跌宕的履历,可谓仕途坎坷。

元丰七年,苏轼被贬汝州任团练副使,巧的是其弟苏辙随后也出知汝州,而此文中的访古地郏县,当时就属于汝州。兄弟二人在汝州期间多次相聚,苏辙领兄游览汝州名胜,路过郏县见这里峰峦绵亘山清水秀,便觉酷似家乡眉山,于是有了“形胜类其乡”的感叹。葬骨于郏县是东坡先生自己决定的,建中靖国元年,苏轼病死于江苏常州,终年64岁,苏辙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予我为铭”的遗愿,由其子次年将父亲的灵柩运至郏县小眉山安葬。十一年后的政和二年,苏辙也卒于颍昌(如今许昌),苏辙子将其与兄苏轼葬于一处,对此地称“二苏坟”。两兄弟之父苏洵本葬于四川眉山故里,元至正十年冬季,郏县一位官员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于是置苏洵衣冠冢“座诸两公之间”,自此始称“三苏坟”。

时光的钟摆回到苏轼在世的宋代,郏县一定是一个风水人文俱胜之地,你看它方圆一二百里就有当时的京城开封及洛阳、许昌等大都市,还有天地之中的嵩山以及巩义宋代帝陵,简直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域圈。苏轼归葬于此,是否又是为了实现他“生前壮志难酬,死后就埋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