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汉中之战,刘备到底是如何打败曹操
2025/2/21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什么药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b_zx/7bqp2wo/
曹魏占据了关中,刘备占据了益州,夹在两国之间的汉中就成了战略要地。在刘备拿下益州之后,曹操派兵击溃张鲁,占据汉中,随后与刘备交战,之后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劝告,出兵攻打汉中,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作为刘备军旅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次战役,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刘备是如何赢得“汉中之战”的。张飞与马超夺吴都郡不成,刘备领兵夺汉中。
“赤壁之战”之后,曹操以讨伐张鲁为借口,转而向西北进发,一举击败了马超和韩遂率领的关中联军,随后又以此为借口,平定凉州。益州刘璋误以为曹操要攻汉中,就请刘备出兵川,助自己一臂之力,不料刘备趁此良机,一举攻陷益州。
刘备攻下益州之后,汉中成了益州向北的门户,曹操未能守住关中,便派兵打败了张鲁。司马懿劝曹操攻入蜀中,不料曹操因后方有动乱,遂退兵,留下夏侯渊,郭淮,徐晃,张郃等人驻守汉中,又派张郃攻打巴西。
在此期间,刘备攻占益州,国力强盛,为避免东吴腹地受到威胁,孙权与刘备展开了对荆州的争夺,导致孙刘联盟出现了裂痕;之后,张郃率军向巴西进发,刘备为避免两面受敌,与孙权达成了停战协议,并以“湘水划界”,平分了荆州,随后率张飞回师瓦口关,大败张郃。
汉中是一个农业发达,物产丰饶的地方,《华阳国志·汉中志》中记载:“厥壤沃美,赋贡所出,略侔三蜀,而张鲁多年潜心经营,又有数万百姓避战而迁,汉中之地,更是富庶,《三国志·张鲁传》中记载:“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
而且,除了物产丰富,关中也是战略要地,一旦曹操占领了关中,就可以随时对益州腹地形成威胁,这是刘备无法容忍的。所以,在张郃败走后,刘备在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下,开始了对汉中的争夺。
建安22年冬,刘备遣张飞,马超,雷铜,吴兰,从金牛道,转陈仓道,向北攻打凉州武都郡。至于刘备为什么要攻打武都郡,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是我相信他一定是想要夺取凉州,毕竟凉州刚刚被曹魏收编,马超一家在凉州的势力很大,说不定还有一战之力。
与此同时,曹操又派遣曹洪,曹休,曹真出兵武都郡,这时吴兰等人正在山下屯兵,张飞等人正在山下布防,并放出“欲断军后”的谣言。
张飞的举动让曹洪等人百思不得其解,而曹休则觉得张飞是故布疑阵,若真有埋伏,何必走漏风声,于是提议速战速决,击溃吴兰等人。曹洪趁蜀军攻势未成,对吴兰展开猛攻,结果吴兰,雷铜等人被杀,张飞,马超被迫退兵。
刘备在攻占吴都郡失败之后,于建安23年率军从金牛道向阳平关进发,但攻打失败后,便与夏侯渊等人对峙。
刘备因谋变而攻下定军山,夏侯渊两败俱伤,被杀。
当年从益州兵临汉中,大抵有两条路,一条是刘备走过的金牛道,一条是米仓道,然而,这条米仓道却是险恶之极,据《太平广记》记载,行路之人,若要中途歇息,便必须用藤蔓把自己绑在树干上,否则极有可能跌落深渊,行路之人尚且如此,何况是行军?所以,刘备与夏侯渊之争的焦点,就是阳平关。
刘备攻下阳平关失败之后,想要在曹操的援军到来之前打开局面,便开始了变化,先是派了陈式带着一万多人翻山越岭,向马鸣阁道发起进攻,想要从西北包抄曹军,但是张郃恰好驻扎在阳平关的西北,陈式没有能够攻下,后来徐晃的援军到来,陈式大败而归,正如《三国志·徐晃传》所说的那样,“贼人投谷,死伤惨重”。
曹操听闻刘备出兵汉中,便从许都调兵遣将,准备驰援汉中,同年九月,他率军到了关中,驻守长安,指挥救援。
建安24年春,刘备在北面偷袭不成后,留下高翔驻守阳平关,保护金牛道后方的粮草供应,然后亲自率军自南面渡沔水,翻越米仓山直抵阳平关东南方的“定军山”。《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
刘备突然出现在阳平关后方,顿时令曹军极为被动,为免腹背受敌,夏侯渊只得将张郃召回,率军渡过汉水,与刘备争夺定军山之地。不过,面对八百多米高的定军山,夏侯渊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在定军山北面与汉水之间的鹿角山上筑起了一道防线。
刘备看穿了夏侯渊的意图,便派人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将魏军的外围烧了个精光,夏侯远又派张郃守住了东围鹿角,而他则率军正面抵挡蜀军的南围鹿角。刘备居高临下,对魏军动向了如指掌,立即调集万人向张郃猛攻,张郃虽亲自上阵,却是节节败退。
法正见此,连忙说“可击”,于是刘备命黄忠率军直捣夏侯渊的大营,当时夏侯渊正带着四百多名曹军修葺大营,黄忠仗着地势高亢,呼啸着冲了下来,夏侯渊当场被杀,黄忠乘机向夏侯渊的大营冲去,魏军失了主将,溃不成军,益州刺史赵颙也死在了黄忠的剑下。
夏侯渊一死,张郃和他的部下只好连夜退守阳平关,退守汉水北岸。第二天,刘备率军北上。危急关头,郭淮和驸马都尉杜袭等人推举张郃代为主帅,张郃听从郭淮的劝告,率军驻扎在离汉水较远的北岸,准备引诱刘备过江,半路截杀。刘备到了汉水南岸,见张郃布下如此大的阵势,心疑有诈,未敢渡江。就这样,双方在汉水两岸再次对峙起来。
曹操来援,粮草断绝,曹操不得不退兵。
曹操坐镇长安,得到夏侯渊阵亡的消息,立即率军出长安,经褒斜道,于建安24年3月进入汉中,直抵阳平关。刘备说:“曹公虽然来了,但无能为力,汉川已是我的囊中之物了。”于是率军退往定军山。
面对曹魏的援军,刘备一面坚持抵抗,一面派人回成都,吩咐诸葛亮召集援军增援粮草。诸葛亮知道为了保证后勤供应,必须要得到益州世家的支持,于是向蜀地官员杨洪求援,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要道,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所以他劝诸葛亮“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于是,诸葛亮召集了一批苦力,护送粮草和援军前往前线。
因为蜀道崎岖难行,不管是益州经过金牛道,再翻过米仓山到达前线的刘备粮道,还是曹操粮道经过河东到达长安,再经过褒斜道到达阳平关,都有一千五百多里的路程,所以双方的后勤补给压力都很大。
因此,为了逼迫对方退兵,曹操与刘备在对峙之余,各有算计,曹操派遣曹真督徐晃离开阳平关,攻打守粮道的高向部,意图切断刘备的粮道;刘备则派赵云、黄忠渡扬家河,驻扎在河东故城,由汉水向西,阻击曹魏粮道。
粮道屡遭攻击,两路人马都不好过,一是阳平关西面高翔败于曹真和徐晃之手,逼得刘备改变了粮道,增加了运输的难度;而曹操则是因为水陆两路经常受到攻击,不得不走陆路,向北转移粮道,“运米北山下,有千万囊”。
镇守故城的黄忠得到消息后,向赵云提议,让赵云去抢曹操的粮草。赵云答应后,黄忠带着大军去抢粮草,然后约好了返回的时间。后来黄忠迟迟不归,赵云担心出什么意外,便带着轻骑前去接应,却遇到了曹军,曹军一路追到赵云营前,赵云使出“空营计”,让士兵大开营门,让士兵休息,让曹军以为有埋伏,于是撤退,赵云趁机反扑,将曹军打得大败。
粮道屡遭袭击,虽然两军交战,但由于刘备更换了粮道,曹操的粮道仍不断受到袭击,刘备的粮道还算安全。但即使如此,曹操仍有一战之力,而让曹操最终选择撤军,却不是因为前线战事,而是因为另有要事。
自从张飞和马超攻打武都郡之后,曹操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行动,《三国志·杨阜传》中记载:“太祖以武都偏远,欲迁居……迁居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余户。”《三国志·张既传》中也说过:“从武都开始,就有五万多氐人,从武都迁往扶风和天水。”
而在“汉中之战”之后,曹操更是将汉中一带的居民全部都迁移到了其他的地方,《三国志·杜袭传》中说,“八万多人,迁居到了洛邺。”
这也就意味着,曹操的粮道不仅要为前线士兵提供补给,还要为数十万平民提供补给,这让曹操不得不加大了征粮和劳役的力度,这就导致了中原腹地的暴动。
建安23年,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县令张固发民劳役,民不聊生,孙狼和他的部下趁乱造反,杀县主簿,攻城而下。
建安23年10月,宛城守城将军侯音和卫开带领受不了劳役的南阳官员和百姓造反,乱箭射死了郡守曹应余,将郡守东里衮生擒。
此外,还有颍川郏县,河南“梁县”之乱,许昌“耿纪”与“韦晃”之乱,以及之后“魏讽之乱”之乱,都对曹操的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也正是因为后方接连发生的事情,加上前线军需物资难以维持,再与刘备僵持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曹操虽然心有不甘,刘备派遣刘封前来挑战,曹操不甘,急召曹彰前来迎战,但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还是选择了撤军。
建安24年5月,曹操命令曹真和他的部下自阳平关向北,由陈仓道经过武都返回陈仓;由阳平关向东,由褒斜道返回长安。曹军在刘备的追杀下,损失惨重,不但士兵死伤惨重,就连王平等将领,也向刘备投降了。
曹操退兵后,刘备急令刘封自汉中向东,又令孟达自荆州秭归向北,直取东三郡,一举夺下了汉中,这一场汉中之战,最终以刘备的胜利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