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城到美城,这十年平顶山交上出彩答卷

2023/5/29 来源:不详

白癜风专科哪家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记者王磊彬)10月13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平顶山专场新闻发布会,重点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平顶山市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平顶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建立,平顶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文海,平顶山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颖,平顶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县级组织员王潮勇等参加了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这十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平顶山是一座古地新城,周朝时为应国封地,古文字“应”“鹰”同源,故称鹰城;新中国成立后发现大型煤田,因煤而立、因山得名,年正式设市,从此开启了发展奋斗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平顶山经济发展由疲转兴、生态环境由治及建、群众生活由有到好的关键十年。

十年来,平顶山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勇毅攻坚、倍道而进,特别是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奋斗目标和“十大战略”牵引举措,凝心聚力创一流、开新局、走前列,破解许多制约发展的矛盾问题,战胜许多前所未有的艰难险阻,办成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交出了厚重提气的出彩答卷。

年,平顶山地区生产总值.2亿元,是年的1.8倍,年均增长6.8%;地方财政收入.3亿元,是年的2.2倍,年均增长9.7%。

这十年,平顶山最大的主题是转型发展,始终围绕转型谋篇布局,加快产业、城市、生态、文化、社会“五大转型”,创建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农业“两区”,被授予全国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医院综合改革等5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这十年,平顶山最大的收获是闯出新路,在接续奋斗中明晰了建设“四城四区”这个精准的战略路径,形成了“中国尼龙城”这个强劲的增长引擎,构筑了特色产业集群这个有力的发展支撑,完善了综合立体交通这个亟须的流通体系,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新突破。可以说,平顶山已经化茧成蝶,正在绽放华彩。

这十年,33.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十年,平顶山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下足“绣花”功夫,全力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经过8年持续奋斗,33.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和叶县、鲁山县2个贫困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并在全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中居第一位。

乡村要振兴,关键在产业。这十年,平顶山坚持把抓实产业、稳定就业作为群众增收主渠道,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个,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从.7元增加到.1元,广大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共建、共享、共富。

十年间,平顶山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6.2亿元,对接实施项目多个,脱贫群众入学就医更加方便,住房饮水更加安全,交通通讯更加快捷,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生产生活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

在发展的同时,平顶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壮士断腕、弃旧择新,实现了从“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蝶变。

下一步,平顶山将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这十年,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进”

转型,对平顶山是紧迫课题,也是根本出路。

近年来,平顶山坚持“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先卡位”,构建了“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由“一煤独大”变为“多业并进”。

其中,平顶山形成尼龙新材料为核心主导产业的全球最完整大尼龙产业链;特钢不锈钢和电气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巩固壮大,平顶山市成为全国重要的特宽厚钢板研发制造基地,千伏超高压电器市场占有率40%以上;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储能、数字经济四大新兴产业强势跃升,5G智慧矿山和生物制药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天信工业互联网成为全省首家国家级双跨平台,大易科技、国碳纳米等企业成为行业领跑者,慧奇西美5G模组填补河南市场空白,全国最大的第三代半导体晶圆生产基地加紧推进。

同时,平顶山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推动风光电“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应用,鲁山抽水蓄能、叶县盐穴储气等有序推进,平高集团开我省储能商业化运营先河,储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储能容量和储能功率均居全国第一。我们还规划建设40平方公里的白龟湖科创新城,发展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锂离子电池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极破茧而出,正努力向千亿级产业集群挺进。

这十年,从老工业基地到新材料产业高地

平顶山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探设计、开发建设的特大型煤炭基地。进入新时代,平顶山积极顺应发展大势,鲜明提出“宁可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大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全力调结构、转方式、促振兴,构建了大尼龙、碳基新材料等十大产业链条。

尤其是从煤这个“化工原料之母”破题发力,由燃料到原料再到新材料高端演进,以尼龙新材料为核心主导产业建成的尼龙城从无到有、快速崛起,落地企业(项目)多个,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产能世界第一,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获批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尼龙城”。

另外,还有太阳能光伏硅刃料产能世界第一,工程塑料产能亚洲第一,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能全国第一,平顶山已在我国新材料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

这十年,高标准谋划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平顶山市辖4县4区2市,其中,六县(市)面积占全市的94%,常住人口占全市的75%,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4.4%。

近年来,全市上下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标准谋划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十年来,六县(市)总GDP年均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年均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4%,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汝州市、舞钢市创建成为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汝州市连续四年荣登全国百强县。

各县(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围绕主导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促进资源、资金、人才、技术等向主导产业集聚;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全面完成,整合成立了7个省级开发区,在县域内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主导产业集群。汝州市、宝丰县、郏县、鲁山县这西部四县(市)整合形成了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型碳材料、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集群;舞钢市、叶县这东部两县(市)整合形成了特钢及特种装备制造、尼龙新材料、纺织服饰、盐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

十年来,六县(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0.3%,高于全市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长9.1%,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制造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突显。

这十年,通过创新工程推动城市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增创优势的制胜之道,对于平顶山来说,也只有创新才有希望。因此,平顶山投入很大心力,坚定不移走好创新这个“华山一条路”。

在具体举措上,通过实施创新政策、企业家创新能力提升、高端人才引育、产学研耦合、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创新人才价值实现“六大创新工程”,筑牢创新体系,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政策支撑工程方面,成立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出台《关于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办法》《科技“揭榜挂帅”项目管理办法》等“1+N”政策措施,强化科技、教育、财政、产业、金融等政策协同,撬动社会资源投入科技创新积极性,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8%。

高端人才引育工程,以“鹰城英才计划”为牵引,开展“抓人才、强创新、促发展”攻坚突破行动,围绕院士、博士、名士发展“三士经济”,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推动高端人才引育、优秀人才“归根”、本土人才提质,在外优秀人才“归根”工程得到省委书记楼阳生批示肯定。目前,全市院士领衔的各类领军人才2多人,专业技术人员16.8万人,这些宝贵人才成为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工程方面,大力推进“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等三大行动计划,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22家,平高集团、巨龙生物和神州重工被认定为省级创新龙头企业和瞪羚企业。

责编:高帅

审核:李震

总监:万军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