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郏县刘建旭引爆自己力行,引领团队同行
2022/6/1 来源:不详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6409.html
编者按:年2月20日晚,道中书院“经典诵读进课堂”专题分享线上推广第九讲,这是讲师提供的文字稿(有删节)
经典伴我前行前方一片光明尊敬的冯院长、在线的各位师友:
大家晚上好!
我是郏县慧星城小学的刘建旭,首先要感谢冯院长,感谢道中书院搭建的这个平台,使我们有了这样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使我们在交流中不断地进步和成长,日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人。
我走上读经教育的道路源自于对当下一些教育现象的困惑,我与道中书院的结缘来自于一个偶然的必然。两年以来,在读经道路上,我从困惑、迷茫到觉醒、突破,再到现在的执着、笃行,有着一段虽然不算曲折但也不够平坦的历程,今天就把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给大家做一分享。我分享的题目是《经典伴我前行,前方一片光明》。
一、困惑教育现象
近些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种畸形的现象悄然出现,那就是“浮躁”,在教育教学领域内表现为:学生浮缲,家长浮躁,老师浮躁。
1、学生浮躁。现在的一些孩子,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利他思想,不愿意团结协作,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抗挫能力差,在一些日常小事上折射出正确价值观的缺失。曾经有个六年级的同学,故意将楼道内的电子疏散标志踹碎,下课出教室的时候,故意将同学的文具盒碰到地上,晚上同学们下课上厕所时,故意关掉厕所门囗的灯……当老师问及原因时,孩子直言不讳道:“心里烦!”他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恶作剧”来排解心中的烦闷;还有个二年级的同学,给奶奶提出要买一个游戏机,奶奶没答应,他竟指着奶奶的鼻子大声指责:“你根本就不知道尊老爱幼!”奶奶是啼笑皆非;还有的同学,见到别人不小心摔倒了,不是赶紧上前搀扶,而是在一旁拍手嘲笑,笑骂同学“太笨”。曾经有位老师给我谈到一件事,说他们班一名成绩优秀的同学在一次考试后闷闷不乐,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成绩退步了,而是因为同桌进步超过了他……种种现象表明,现在的一些孩子,空虚、自私、懦弱而又敏感,尽管是个别的,但却是一种悲哀的教育现象。
2、家长浮躁。如果孩子们的不良表现可以用“年龄小”这个理由来搪塞的话,那么一些成年的家长的表现就实在令人费解了。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两位家长。一位五年级的男孩子和一个二年级的小同学发生了矛盾,刚好二年级这个孩子的爸爸到校看孩子碰到了,就反映给了老师,老师及时做了处理。这位家长临走的时候拍了拍五年级这个孩子的肩膀说:“以后可不能再欺负小同学了,如果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是不会答应的。”原本这件事情已经结束了。可一周以后,这个五年级孩子爸爸到学校看孩子时,这个孩子因理亏,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爸爸。谁知他同班的一位同学却说“那一天,二年级xxx的爸爸打了他。”这位家长一听,当即暴跳如雷,不分青红皂白,立即找到二年级这个孩子,问清家长的电话就打过去,要求对方立刻到学校给孩子赔礼道歉,而且振振有词“我的孩子在学校,老师可以管,你做为家长管我的孩子,就是个充数头(一种骂人的话),如果你不来,我会到你家去找你去……”班主任老师无论怎样解释都不行。因那位二年级的孩子家长已外出在浙江打工,无法回来解决,就打电话给我,让我帮忙解决。我找到这位五年级的学生家长,劝他说孩子的事老师已经处理了,况且那位家长并没有真的“打”孩子,只是提醒孩子不要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不要再计较了。这位家长对我说:“刘校长,这件事与学校无关。我就不信这个邪,我就非得治治这样充数的人。”我好说歹说才把他劝离了学校,但他回去后并没有罢休,直到二年级那个孩子的爷爷带上礼品亲自到他家里登门道歉才算作罢。可是这个孩子因为有爸爸的“撑腰”,在学校的纪律性却越来越差了。虽说这位家长的“理”不太近人情,但还有一点点理的味道,但下一位家长的“理”就令人大跌眼镜了。一天晚上,一位年轻的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到我办公室,说他的孩子被欺负了,要讨个说法。我看到那个孩子的额头上贴着创可贴,就问是怎么回事,那个孩子说,几个同学在一块儿做游戏,不小心碰伤了额头,就一块儿到医务室包扎了一下,刚好被到校的爸爸看到,不容分说就拉来见我。我刚要劝说家长,他却指着孩子说:“你记着,以后在学校绝对不能吃亏,和谁打架,如果吃了亏,我打死你。爸小时候被人欺负过,你绝对不能再受人欺负。谁要是欺负你,从楼上只管往下推,出了事爸爸兜着。不要听你奶奶和你妈说的,打架了警察会抓你,没事,你还小,警察不会抓你的。”说罢,扬长而去。
3、老师浮躁。如果说学生和家长的浮躁是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教育的话,那么老师的浮躁就很耐人寻味了。众所周知,在民办学校中,学生安全是红线,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后勤服务是风景线。教师们想方设法提高学生成绩是天经地义的事,本无可厚非,但在激烈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私”,就颇为不该了。在日常工作中,团结协作成了一句空话,教研会上,不愿把自己的“绝招”分享,担心同课老师超越自己;“三同课”活动,也只是象征性地按照学校要求完善课程,特别是评课时蜻蜓点水,不愿针对性地剖析问题,导致大家各自为战,闭门造车,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升。曾经有一位刚入职的年轻老师找我诉苦:“我在听老教师课的时候,她会临时改变计划,不想让我看到她讲课的绝招,我课下请教,她也总是说不清楚,说她讲的还不如我好,弄得我也很不好意思。”
二、寻找解决方法
这些不正常的教育问题,即便有些是个别现象,也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整体提升,于是我就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1、用自己的经验。我从年踏上讲台,三十多年来,靠着年轻人的干劲儿和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执着,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县级优质课教师、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市级民办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优秀辅导老师(二等奖)等荣誉,曾给了我莫大的自信,也曾使我觉得解决这些所谓的“问题”并非难事。可经过一番周折后,我发现并不那么简单,原来的经验已经过时,口号中的“尊师重教”在某些学生和家长那儿大打折扣,所谓的“师道尊严”也严重缩水。有些同学即便出自对老师的“尊重”接受老师的意见,可转眼就忘到了九霄云外;有个别家长处于给老师“面子”同意老师的观点,可私下里却很不以为然。很显然,以往的经验治标不治本,问题的根源没有找到,问题也就不可能彻底解决。
2、用别人的教案。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培训学习时学到的一些专家名师的方式方法应该奏效吧?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实际运用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有些名师介绍的方法听起来的确完美,但也只是个案,问题产生的背景、条件、程度和当下遇到问题都不十分吻合,操作起来事倍功半,甚至张冠李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3、用读经的方法。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读经教育”这个词语,于是就尝试着在经典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别说,真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在《大学》中讲:“自天子以至于庶民,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朦朦胧胧觉得抓到了一些若隐若现的东西,人只有认真“修身”,才可以明道,只有“明道”,才能使大自然和谐共荣。之所以出现诸多的问题,是因为人的思想出了问题,不能“修身”的人绝不会利他,更不会利众,由自私自利的群体构成的社会怎不出现状况呢?我觉得,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三、尝试读经教育
虽然觉得发现了一些端倪,但当时也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处入手。听说信阳春华学校读经教育做得好,在年3月份,我和董事长带着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去春华学校参观学习,在春华学校,吴迪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安排主管业务的黄丽莉校长专程陪同我们,并安排业务骨干教师和我们共同磋商交流,给我们传经送宝。吴校长、黄校长以及春华学校的老师们无私的援助使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他们利他利众的境界让我们叹为观止。临走时,吴迪校长专门告诉我们,要想在读经教育上有所发展,就到道中书院走走吧!于是我们就去了当时在信阳郝堂的道中书院。因道路不熟,我们在问道时恰巧问到了冯院长。冯院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因他当时有事要离开书院,就安排书院葛巧芳老师陪同我们参观学习,给我们讲解有关读经教育的方法策略。我想,这可能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冯院长不仅给我们指示了通向道中书院的道,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通向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回校之后,我们就开始组织全体师生诵读经典,踏上了读经教育的征程。
1、引爆自己力行。读经教育的基础是读经,在老实大量读经的基础上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老师对诵读典是否会影响考试成绩有顾虑,不敢放开手脚进行,同时,老师们对“读经”这个新课题尚不甚了解,读经的积极性不高。我想起了《论语》中孔子的话:“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带好这个头。每天,我提前一个小时起床读经典,并把录音打卡发在教师群中,外出学习或培训,都要带上经典,无论日程安排得如何紧张,我都会坚持录音打卡,即便是大年初一,我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也是诵读经典录音打卡,甚至生病时嗓子疼痛沙哑,也从没漏掉过一天……
2、引领团队同行。常言道:“一个人可能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要想把读经教育扎实有效地推广开去,必须要带领团队共同前进。我知道,读经教育的推行如果从上往下,会势如破竹,如果从下而上,必如逆水行舟。要想有效地开展,必须从学校的高层开始。在董事长的支持下,我先组织学校领导班子到驻马店道中书院本部参加为期四天的“六小篇”封闭式培训,带领中层以上领导到信阳春华学校、南阳方城光明学校等在经典诵读方面做得好的学校取经,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并向道中书院申请,在我们学校举行“六小篇研习会”,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同时,学校出台《经典诵读进课堂工作考核方案》,这样,教职工思想上认同了,工作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推行起来也就顺风顺水了。
3、引导学生践行。读经团队一旦建好,那么经典诵读进课堂就水到渠成了。在老师们的组织安排下,孩子们每天晨读、午诵、暮吟做得特别好。特别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每天早饭后,习惯性地拿起《学庸论语》,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有板有眼地开始诵读经典,也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学月学生返家时,政教处布置的德育作业中都有经典诵读的内容,并要求家长验收。家长看到孩子们能把他们认为拗口难懂的经典流利地读下来,非常高兴,有的家长还把孩子诵读经典的情况录成小视频发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