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牢防返贫底线平顶山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
2023/3/30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平报融媒记者张亚丹
8月9日下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平顶山市“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孙国栋及相关工作有关负责人就我市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所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果进行全面介绍,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守底线、抓重点、展亮点、创一流”工作思路,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据孙国栋介绍,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在做实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上再加力,在“五个一”工作机制的基础上,以“一图一表一制度一流程”形式,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在网格筛查、排查识别、民主评议、监测帮扶、风险消除五个关键环节上着力,确保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精准、高效、规范,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截至6月底,全市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三类户”共计户人,通过开展“一对一”精准分类帮扶已消除户人,风险消除人数占比37.4%;在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上再提升,按照“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印发了《平顶山市关于加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指导意见》,从突出特色产业引领、着力培育劳动密集型产业等8个方面入手,助推全市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同时引导各县树立主导产业思维,每县培育3到5个主导产业,强化政策支持,梳理总结典型做法,目前已经梳理了鲁山食用菌、蓝莓,郏县红牛,舞钢肉鸽,汝州畜牧等多个主导产业典型案例,供县(市、区)相互交流学习;在强化稳岗就业促进增收再突破,为应对疫情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岗就业的影响,我市创新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稳岗就业持续增收的意见》,建立“县有就业中心、乡有社保所、村有服务站”的一体化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上半年,全市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务工11.6万人,其中乡村公益岗安置2.5万人。
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强衔接项目资金管理,继续加大对衔接项目的支持力度,狠抓县级项目库建设,指导各县(市、区)持续做好县级项目库动态调整维护工作,上半年,县级项目库当年入库项目个,预算资金规模40.41亿元;狠抓抓衔接项目资金进度,督促各县(市、区)加快项目资金对接、项目实施和资金支付进度工作,截至6月30日,全市到县财政衔接资金7.32亿元已全部对接到项目,资金对接率%。
今年,我市仍然把金融扶持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来推进。强力推进小额信贷,制定印发《年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投放计划》,按月分配任务、逐月通报情况。截至6月底,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当年新增小额贷款户1.37亿元,新增户贷率6.35%。持续推进精准扶贫企业贷,联合相关市直单位督促各金融机构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办理流程、主动对接企业,提高贷款发放效率。上半年,全市当年新增精准扶贫企业贷款万元,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企业贷款9.08亿元。
此外,我市持续深化消费扶持。围绕营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消费帮扶浓厚氛围,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线上“消费帮扶年货节”、线上保供等活动,上半年全市采购农副产品万元,并指导宝丰县联合平顶山公交公司建设“鹰城公交乡村振兴消费帮扶中心”,计划开设10家左右,第一家目前在试运营阶段。
据介绍,7月份,我市成立了十大专班,谋划开展能力素质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双业增收、政策落实、金融扶持、项目资金绩效、涉贫信访舆情化解、问题整改等“十大专项行动”。下一步,我市将坚持把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作为核心任务,用好用活“五个一”和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收入作为根本举措,抓住产业就业两个关键,不断强化脱贫群众增收基础。坚持把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作为重要内容,不断提升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住房、教育、医疗、饮水保障水平。同时,坚持巩固脱贫成果与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两手抓、两手硬,不断夯实乡村振兴根基,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