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不接受调解,最终服软因为她另一种
2022/12/25 来源:不详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段伟朵文图
“不调”“不调解”“不接受调解”!5月28日,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法庭上,原告王先生态度很强硬。不调解的背后,是惹他生一肚子气的事——年底,王先生在郏县县城购买了一套新房,精心装修后入住没多久,新房墙壁开始出现大面积裂缝、脱落。他找到装修公司讨个说法,装修公司检验过认为是墙壁本身问题;他找开发商,开发商也没个准话。无奈之下,他将装修公司起诉到法院,寻求公正。“不接受调解,该咋判咋判!”
装修后墙壁大面积脱落,到底谁来担责?想要搞清楚原因要经过哪些司法程序?业主如何才能更好地“讨公道”?庭审结束后,记者走进原告家中,现场探访,并跟随主审法官、郏县人民法院薛店法庭庭长胡小霞,看她如何“四两拨千斤”化解矛盾。
新房装修完3个月,墙壁脱落变“大花脸”
跟随王先生走进郏县一小区,绿化不错,环境清雅。但推门进屋,崭新的房子,墙壁上几处大块脱落,显得十分碍眼。此外,整个屋子多处出现裂缝,其中一间卧室飘窗上格外严重,墙皮几乎掉光,露出灰乎乎的水泥面。
“刚搬进来住三个月吧,开始出现脱落。”王先生回忆说,当时跟装修公司签的有合同,约定从物料到装修,都由装修公司负责。好好的房子交给他们,结果却出现这种问题,王先生认为装修公司必须要赔偿。
然而,装修公司上门查看后认为,脱落后直接露出了墙体,说明根源不在于装修,而在于墙体本身有问题。在王先生家,记者看到,用手扣脱落处,的确有水泥往下掉。
王先生又通过物业找开发商,依然无法解决问题。王先生告诉记者,开发商认为,即便真的是墙体本身有问题,也只管修复墙体,不管“外表”。
装修公司、开发商互相“推诿”,业主一怒之下打官司
经过来来回回多次协调,眼看裂缝越来越多,事情还是没个说法。王先生一怒之下起诉到法院,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咱一辈子没打过官司,也不想打官司,实在是没办法。”王先生憋着一口气,“我们楼上楼下其他家都没事,咋不是装修的问题?”
承办此案的法官是郏县人民法院薛店法庭庭长胡小霞,她告诉记者,接到案子后,她先后不下3次跑到王先生家实地查看,并叫来相关责任人一起看。为了业主利益考虑,调解结案不失为上策。
然而,对于王先生来说,到法院就是要求弄清楚谁的责任,反正不是开发商就是装修公司,他表示不愿意调解。28日开庭时,他依然是这样的态度。
从“坚决不调解”到“都听姐的”,她用了啥法儿?
庭审结束后,胡小霞再努力一把,采取决定“背靠背”调解方式,化解矛盾。
只见她,把双方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屋子里,了解各自内心真实的想法,苦口婆心,来回跑,来回调。大约跑了两三个来回,双方心中预期目标越来越接近,最终找到了一个结合点——装修公司退还王先生1.9万元装修款,双方就此事再无纠纷。
“就这样吧,都听姐的。”法庭上十分“强硬”的汉子,“秒变”听话小弟。胡小霞笑成一朵花,忘记了早起忙着开庭不慎崴脚的疼痛。
为啥要力争调解结案?
“这个案子标的不大,但建筑工程问题比较专业,想要厘清因果关系,需要走专业的司法鉴定。”胡小霞告诉记者,庭审中的焦点是,王先生家的墙体脱落,装修公司有无责任;王先生索赔2.3万是否有法律依据。其中,王先生就房屋修复所需费用进行了鉴定,花了多,但如果想要搞清楚墙体脱落是否与装修公司有关,必须再做一个墙体脱落原因的司法鉴定,费用为1.2万元。“何必把钱‘浪费’在鉴定上,赔给当事人不好吗?毕竟他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如果一判了之,几方心里都有火气的话,后续执行也是个问题。对于业主来说,周期长,未必是好事。为此,胡小霞先期帮着王先生与开发商调解,免除其2年物业费;后期则调解了装修公司方。签订调解协议后,王先生现场收到了1.9万元转账,当初走进法院心里憋的那口气,再也没有了。
另一种“姐圈文化”,原来在河南基层这么火!
近年来,“姐圈文化”异军突起,年龄不再成为女性必然的焦虑,成熟而富于魅力的女性反而更容易被看到、被欣赏。其实,这种潮流并非只在娱乐圈,就在胡小霞身上,记者看到了“姐圈文化”在河南基层的萌动和发展。
从“坚决不调解”到“都听姐的”,王先生并非个例。不少当事人,原告或者被告,都愿意称呼胡小霞一声“霞姐”。而她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