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2022/5/9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 http://m.39.net/news/a_5940536.html
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葛溪驿
[北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借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描绘了一幅驿站秋夜难眠图。
B.首句中诗人运用残月、滴漏两个物象分别从听觉、视觉两个角度布景,暗写了诗人内心的烦乱。.“坐感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
D.尾联中的“行人”实际上是诗人自指,诗人天明重登征途,环顾四野,无可供娱心悦目之物,聒噪的蝉鸣声更增添了诗人的烦乱。
2.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本诗以“乱”为诗眼,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因何而“乱”。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浙①游
徐霞客
二十四日,五鼓行。二十里至绿葭浜,天始明。午过青浦。下午抵佘山北,因与静闻登陆,取道山中之塔凹而南。先过一坏圃,则八年前中秋歌舞之地,所谓施子野之别墅也。是年,子野绣圃征歌甫2就,眉公同余过访,极其妖艳。不三年,余同长卿过,复寻其胜,则人亡琴在,已有易立之感。而今则断榭零垣,三顿停顿而三改其观,沧桑之变如此。越塔凹,则寺已无门,惟大钟犹悬树间,而山南徐氏别墅亦已转属。因急趋眉公顽仙庐。眉公远望客至,先趋避;询知余,复出,挽手入林,饮至深夜。余欲别,眉公欲为余作一书寄鸡足③二僧。强为少留,遂不发舟。
①浙:浙江。②甫:刚刚。③鸡足:鸡足山。
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抵(2)越(3)趋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顿停顿而三改其观,沧桑之变如此
(2)余欲别,眉公欲为余作一书寄鸡足二僧。
5.眉公为何先“趋避”后“复出”?文中哪一语句能体现这种情意?
参考答案:
1.B(根据“残月、滴漏”两个意象的意义可知,应为“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布景”)
2.因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忧国之思而烦乱。
3.(1)到达、抵达(2)越过、翻过(3)快走、赶往
4.(1)我曾三次在这里停留,而每次的面貌各不相同,世事的变化如此之大!(2)我打算告别时,眉公说要为我写一封信给鸡足山的两位僧人。
5.不愿他人打扰,但对知己却异乎热情。挽手入林,饮至深夜。
二十四日五更时出发。走了二十里到绿葭浜,天才亮。中午经过青浦县。下午抵达余山北面,于是与静闻一起前行,选取山中的塔凹向南方的道路为前进方向。先经过一个荒废了的园圃,这是八年前中秋节唱歌跳舞的地方,人称施子野的别墅。那年,施子野刚刚精心营造好园圃,征聘了一些唱歌的人,陈眉公同我来探访,景致极其优美动人。不到三年,我和长卿来这里重新探寻那园圃旧日的风光情趣,却物是人非,已经有易主之感。如今则只剩得断榭残墙。我曾三次在这里停留,而每次的面貌各不相同,世事的变化如此之大!越过塔凹,就看到寺已经没有门了,只有大钟仍然悬挂在树间,山南部的徐氏别墅也已经换了主人。于是急忙前往陈眉公的顽仙庐。眉公远远地望见有客人来,先是赶忙避开;询问后知道是我,又走出来,挽着我的手走进他隐居的树林中,饮酒直到深夜。我打算告别时,眉公说要为我写一封信给鸡足山的两位僧人,硬要我稍作停留,因此没有开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