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县白庙乡产业先行脱贫有力
2022/10/2 来源:不详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359028.html
4月17日上午,郏县白庙乡宁庄村的监委委员洪军强刚忙完村里的危房改造工作,就急忙赶往自家的羊圈查看他的羊群。“如今有了自己的养殖产业,不仅脱了贫,还能在村里担任村干部为群众干些实事,心里美滋滋的。”据了解,洪军强在年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随后在政府帮扶和自身努力下,发展养殖致富,盖了新房,如今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几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村里的7户贫困户成为养羊大户,年出栏余只,净收益达30多万元。 近年来,白庙乡以党建+扶贫,下大力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带动难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产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大转移就业,营造出干部帮、政策扶、群众干三方联动的良好氛围,推动产业、就业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产业驱动变“输血”为“造血”
“我在村里的三粉加工厂干活,自家也种了15亩红薯,都卖给厂里能有近3万元的收入,红薯销路算是不用愁了,在这打工一个月还能再收入近元。”“家里有老人孩子,在这干活还能方便照顾他们。”在宁庄村众鑫一家亲薯业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正在维护机器的脱贫户张会敏和高素敏满眼都是幸福的光芒,凭借着自身的勤劳和扶贫好政策,姐妹俩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白庙乡素有种植红薯的传统,年10月,在帮扶单位平煤神马集团帘子布公司的支持下,占地约8亩、总投资近万元的平顶山众鑫一家亲薯业有限公司红薯深加工项目落成投产。12名贫困村民和22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方圆5公里的红薯都不愁销路。目前,薯业公司已收购红薯多吨,生产高品质红薯淀粉余吨,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利润30余万元,全村每户年平均增加收入元左右。二期工程红薯粉条、粉丝加工项目正在进行,有望今冬投产。
项目带动增收致富摘穷帽
“老席庄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能够带动12户贫困户,红牛养殖项目能为贫困户分红1.5万元,尖椒项目也在稳步推进,目前能够带动13名贫困户就业,尖椒加工设备也已经到位,依托企业对尖椒进行深加工,年底还能再得到5万元左右的分红。这些项目除了能带动种植大户和贫困群众增收,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万元。”说起村里的扶贫项目,老席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军停如数家珍。
“以前咋也没想到我们这个贫困村能有如今这番光景,环境美了,生活富了。”今年64岁的梁永志经政策帮扶,在神前中佳陶瓷厂谋得了一份工作,一个月能有余元的收入,靠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在年脱了贫。
“等扶贫小额贷款资金下来,把羊买回来,我也要早日致富,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正在修葺羊圈的老席庄村脱贫户李清显说出了自己的致富打算。
拓宽思路探索带贫新路子
近年来,白庙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利用“扶贫资金+公司+村集体+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以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带动扶贫,实现产业增产、经营主体增效、贫困群众增收目的。立足乡域内产业特色,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大力扶持“产业+就业”脱贫,实现群众增收致富。万亩红薯育苗基地、千亩果园示范基地、草莓种植、火龙果种植、郏县红牛养殖、羊肚菌种植、鸽子养殖等这些特色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成效显著。
在白庙村万亩红薯育苗基地里,嫩绿的红薯苗长势喜人,一台高效全自动机械正在田间运作,起拢、施药、施肥、覆膜一气呵成,9名工人正在覆好的膜上扎孔栽种红薯,到处一派繁忙的景象。据了解,该基地通过流转土地、提供就业岗位等,为贫困户冯标正、王令文等4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致富门路,工人日工资70元。
“我是邻村黑庙村的,这离家近,常年都在这干活,一个月干20天左右,就能发1多块钱,活也不重,还能在这学点红薯种植技术。”今年63岁的张藏在基地干活已经有三四个年头,靠着勤劳的双手,她在年稳定脱贫。
目前,白庙乡产业覆盖率达%,脱贫特色产业覆盖率达86.6%。实现了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贫困户从户降至户,贫困人口从人降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