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故事系列中学生版王孙满片言定九鼎
2022/5/9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359028.html
九鼎故事系列(中学生版)
王孙满片言定九鼎
胡树青
“一言九鼎”“定鼎洛邑”“泗水捞鼎”……都是关于“九鼎”的成语。“定鼎门”“定鼎路”,是被洛阳人呼来唤去的名字。跟“天子驾六”同样尊贵,“九鼎”,其实是华夏古文明的符号!然而“定鼎”的由来是什么?同学们对此相比不太了解。想了解吗?请先从“定鼎”的故事开始吧。
关于“定鼎”的故事,古代史籍多有载述。
据史书明确记载,战国时期,东周王朝渐趋衰弱,被向来称之为“荆蛮”偏居南方的楚国却迅速崛起,这时候,自诩“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楚庄王,渐渐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周定王元年(公元前年),楚庄王打着讨伐陆浑戎的旗号,把大军开到了东周都城——洛阳的南郊,在那里阅兵,耀武扬威,向周王朝秀肌肉,妄图与周王分治天下。
刚刚继位的新王姬瑜急忙派大夫王孙满出城慰劳。
王孙满与楚庄王一见面,楚庄王就迫不及待地问:“听说古时候禹王铸了九尊铜鼎,九鼎代表着九州,是王朝政权的象征符号。”王孙满整装正容洗耳恭听。“从那时起,夏朝、商朝、周朝,九鼎被一代一代相传下来—……现在九鼎在洛阳……”王孙满微微点了点下巴,用心听着楚王的发问。楚庄王显然越说越激动,就说;“我要问,那鼎有多大?多重?”这话的潜台词是:“九鼎应该没多重吧?我可以把它搬到楚国了吧!”
王孙满听出了楚王话中有话,意在挑衅周王朝,搞分裂。于是扶了扶头上的冠冕,捋了捋两绺长髯,中气十足地回答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其实是以德相传的。”王孙满一脸正气,眼角微微流露出一丝轻蔑。“王权的兴盛与衰亡,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古时候禹王得了天下,取九州的贡金铸成九尊大鼎,分别作为九州的象征。夏朝末年,夏桀王无道,九鼎迁到了商朝的京都;商朝末年,商纣王暴虐,于是九鼎又迁到了洛阳……”这时不可一世的楚庄王有点迷茫了:这位天子派来的大夫竟然如此不比不昂。“看上去,被迁移的是九尊铜鼎;而事实上,是王朝的‘德’在起着作用。如果做天子的有德,那么,九鼎虽然小,也是重的;如果无德,那么九鼎虽然大,也是轻的!王朝的兴衰,‘在于德,而不在于鼎’。况且,周成王‘定鼎于郏鄏’(“郏鄏”,地名,即“洛邑”,即后来的洛阳),‘卜世三十,卜年七百’(预测将有30代皇帝在位,有年统治天下的天命)。今天,周德虽衰,然而天命还在,鼎之大小轻重,不是你不可以问的!”王孙满义正词严,声色俱厉,凛冽不可犯!
楚庄王听了,非常惭愧,放弃了挑衅,从此不敢再萌生打周朝天子权位的念头。
经王孙满慷慨陈辞,最终挫败了楚庄王蔑视天子权威、打九鼎主意的野心,保住了周朝的稳定局势。所以,周定王去世后,史官给他谥号叫“定”,称“周定王”。
隋、唐王朝也对“定鼎”一事非常看中,所以把居于皇城中轴线大道上的“端门”命名为“定鼎门”。到了近现代,又有了“定鼎路”的命名,王孙满片言定九鼎的故事,着的当代人尤其是中学生学习。
(一)谥号
像周武王、周成王、周定王、楚庄王这些称呼,其中的武、成、定都是周天子的“谥号”。谥号不是这个王在世时的称号,而是这个王去世后由主管给死去的王公诸侯追认谥号的史官给出的称号。楚庄王则是另一回事,楚国原本只是偏远国家,后来逐渐强大,故僭越自称为“王”。所以,同学们在编写课本剧时,不要直呼某王的“谥号”,那犯了“穿越”的错误。
(二)陆浑戎
陆浑戎是属于原在边地区的民族,东周时期因故迁居在周的南郊,今天的“陆浑水库”就是陆浑戎的地盘。
(三)禹王铸造九鼎
禹王受舜帝任命接替他的父亲鲧(gún)治理洪水。治水成功后,舜帝把地位禅让给了禹,称“禹王”。禹王拥有了天下,把天下分为九大块,叫“九州”。九州是哪九个州?自古说法不统一,但居中的叫“豫州”,处于关中一域的叫“雍州”,居于北方的一州叫“冀州”,另有“扬州”“徐州”“兖州”等。
《尚书》中的《禹贡》非常详尽的记述了禹王按“九州”的土地、物产给各个州定出了“贡赋”的数额。把定出的“贡赋”折合的“贡金”(铜)铸造成九尊大铜鼎,每个大鼎代表一个州。
下边的故事将要讲这方面的知识,请同学们拭目以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